一是党建业务融合,加强组织领导。中南空管局党委组织召开雷雨季节安全警示会,下发雷雨季节保障专项安全警示教育案例,及时召开月度重要天气复盘会;管制中心党委下发了《雷雨季节保障方案》,从前瞻有方、制度引领等5个方面,明确了流量管理制度落实、三简通话实施、雷雨天气研判等18项具体可行的现场操作措施;气象中心党委结合雷雨季节保障要求开展了“改进作风、强化担当、提效增优”作风建设提升专题活动。
二是预判复杂天气、加强预战术管理。气象部门提前一周关注天气趋势,及时发布各类精细化气象预报;管制运行部门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组织内部会商分析,以“情景意识共享、运行方案协同”为目标,以“五早”为指导,积极主动组织开展预战术分析,会商确定通行能力、空域容量、预战术流量管理措施,仅4月份广州管制部门就组织主动天气会商300余次,切实提高了应对复杂天气的能力。
三是科学流量管理,提高运行品质。不断完善优化流量领班工作品质监督机制,流量管理岗位密切关注天气演变,根据天气的位置、强度、移动速度,分析影响范围和时间,优化组织航班流的绕飞方案,确保现场运行安全。4月份对约387架次原目的地为广深珠三场的返航备降返回航班,通过统筹安排、自主放行的形式有限接收。
四是关注重点航班,优质真情服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思路,强化临界干预,灵活根据航空公司、机场运行实际情况,努力采取措施关注重点航班提高服务质量。对短时延误航班充分利用控量措施时隙窗口规则适时调整,加强与运管委协同,通过调时、推延等方式优化流量管理策略,尽量减少大面积航班跑道头等待、机上长时间等待等现象,得到了中南地区服务对象的一致赞誉。气象中心上线了中南航空气象服务互联网小程序,实现了足不出户,天气态势尽在“掌”握,开发广州机场天气实况精细化服务系统,实时向塔台、终端等用户提供各跑道强降水等精细化网页通报服务,实现总体天气通报服务次数提升近两倍,实现管制通报服务“提质”与观测工作“增效”的双赢。
五是强化现场管理,加强值班力量。针对雷雨季节保障特点,管制、通导、气象等部门统筹做好班组资源管理。管制部门合理扇区开合,积极关注航班计划动态调整带来的运行流量波动,避免扇区超负荷运行。各部门均结合雷雨天气保障特点,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培训、会议出差、内外参访交流等工作安排,确保现场值班人手充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