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员对“三个敬畏”的认识和体会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安全检查站 曾小蕊

  “敬畏”指人们对待事物时保持一种敬重而畏惧的态度,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4月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要求民航人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切实增强敬畏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敬畏”,畏天道,畏人道,畏地道。从石器时代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到王朝时代对文化和权利的敬畏,直至如今人民对科学和民主的敬畏,我们正在这样的一条对自然和人类敬畏之路上不断丰满。对我而言,“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也如同是我的工作箴言。我对“三个敬畏”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民航人的日常工作与职业素养进行了如下思考。

  每个生命都是平等而美丽的,应当敬畏生命。“生命安全”是每个个体生存的基本权利,民航人需要唤醒“尊重生命”的人文意识。在进行“敬畏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将生命意识传达到民航人的内心深处,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他人的生命。小到守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大到参与各类救援行动,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之举。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符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敬畏生命”是民航业的价值追求,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是民航人必须牢记于心的准则与要求。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应当敬畏规章。规章制度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敬畏规章”要求人们尊重、遵守和维护规章,有所顾忌而不可为所欲为,民航业同样需要自觉地将工作限定在规则之内。“敬畏”源于规章本身的权威性与强制性,要维持和规范行业秩序必须遵循规则,对违反行为严惩不贷,做到令行禁止。这是规章制订的意义,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规章不只是纸张上的条条框框,不只是冷冰冰的强制约束,其制订的背后隐含着民航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经历的成就与挫败、所总结的经验与教训,安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共同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因此,全体民航人有必要去细读、理解相关规定,努力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除此之外,我们应实事求是,在规则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地修改和完善规章。

  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果显著,而境外病例输入形势仍旧严峻,民航业成为保卫国家的安全线,民航人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逆行者,机场成为这场抗疫行动的重要战场。各机场严控机场检疫流程,坚守前线的机场员工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按照规章执行,严格遵守每一项规章制度,“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以此确保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我本身作为一名基层安检员,当闻讯爆发了新冠状病毒的趋势,国内越来越严重时,我听从领导的防疫工作安排,勇担小班组长,对美兰机场到达的旅客,查看身份证,机票以及旅客行程轨迹进行严格查验。在一线,只能舍弃小家,为了大家,当时有家也不敢回去,只能进行自我隔离。从武汉爆发高峰期到现在得清零的状态,经历了旅客的不理解,恐慌,我们都微笑面对每一个旅客,解释着我们的日常工作。努力是不会白费的,目前国内形式已然好转了许多,同时恢复了团队旅游,往日车水马龙的热闹的景象已渐渐恢复。我认为,这正是有全体民航从业者对于“敬畏生命、敬畏规章”做出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赢得今日疫情防控的胜利。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应当敬畏职责。每一个岗位都是神圣的且不可或缺的,每一架航班的顺利起飞及降落,除了旅客们能看到的一线机组成员的付出,背后更多的是机场各个岗位、各个工种员工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地将千万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职责是职务与责任的统一,需要我们把握好岗位的定位和内涵,井然有序地完成本职工作,既不越俎代庖,也不逃避责任,做好应尽的职责,向社会各界展示民航人的职业操守和精神风貌。

  去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感动了不少观众,影片中的航班在飞行期间遭遇了紧急险情,机组人员重视飞机上每一位旅客的生命安全,严格按章操作,按照程序正确应对危机,实现飞机安全备降。飞机安全落地后,机长刘传健郑重地道出了让民航人深有感触的十二字:“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由此可见,当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恢复运输生产的特殊期间提出“三个敬畏”精神,固然有其特殊意义,但“三个敬畏”精神适用于民航业发展的每个时期,应当成为民航人遵循的永恒信条。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