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敬畏”理念 营造良好民航安全文化氛围

  民航三亚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   范骁

  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民航运输飞行已经连续117个月安全,创造了其历史上最长和最好的安全纪录。如此亮眼骄人的安全业绩,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交口称赞,也使中国民航稳居国际民航安全强国的前列。良好的安全业绩确实来之不易。但是,要稳住此业绩,尤其是要取得持续的更好的安全业绩,为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多的民航力量,是新时代摆在每一个中国民航人面前的一个非常重大和严肃的课题,每一个民航人都需要正视和认真思考。民航局冯正霖局长提出的“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三个敬畏”理念,对于回答上述问题可谓是恰逢其时。“三个敬畏”既内容深邃,又朗朗上口。此理念一经提出,就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强烈的共鸣。作为从业多年的民航人,笔者就如何践行“三个敬畏”理念、营造良好民航安全文件氛围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对“三个敬畏”内涵和重要性的理解

  1.“三个敬畏”体现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是民航人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很好地诠释了民航人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方式从向科技要安全---向管理要安全---向系统要安全---向文化(人的最高精神需求)要安全。可以说,“三个敬畏”理念的提出和在从业者中的强化,从此使向文化要安全成为中国民航的最新安全管理方式,是建立在系统安全理论基础之上的最新安全管理理论成果。

  2.“三个敬畏”理念的强化,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系列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就是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和学习“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精神,就是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就是为进一步正确尊崇民航业政治属性、进一步在国家安全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更大作为的指明了努力方向。

  3.“三个敬畏”缺一不可,不能割裂开来。其中的“敬畏生命”是价值观,是民航从业者首当其冲的价值取向,这与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领袖情怀高度契合;“敬畏规章”是方法论,是确保民航安全和“敬畏生命”的方式和途径,也是民航安全运行规律所在、是确保持续安全的经验所在;“敬畏职责”是压舱石,是中国民航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中国民航行稳致远的最为关键的基础,也是民航从业者必须的责任担当。

  4.“三个敬畏”具有丰富的内涵,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敬畏生命”,是指既要敬畏所承运旅客的生命,也要敬畏从业者和相关者的生命;“敬畏规章”,是指既要敬畏行业规章,又要敬畏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程序和手册;“敬畏职责”,是指从业者既要认真履行好自己法定的工作职责,又要将自己作为整个行业保障体系和链条中的关键合作者,该提醒的提醒、该动手的动手。

  二、对强化和践行“三个敬畏”理念的工作建议

  1.要下大力气抓。认真开展好“三个敬畏”的专题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全行业内开展大学习、深调研、强落实、重实效。

  2.要驰而不息抓。强化“三个敬畏”理念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不可一劳永逸 ,也不能半途而废。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3.要全面覆盖抓。强化“三个敬畏”理念工作,要从领导干部和管理者抓起,要从飞行、机务、运控等关键人员抓起,要对所有的从业者,包括实习人员、民航院校和训练机构的教员和学员抓起,做到全面覆盖,一个不能少。

  4.要有针对性抓。随着“三个敬畏”理论成果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应当将这些理论成果用来促进营造中国民航先进科学的安全文化氛围。“三个敬畏”的理论成果,一是要列为民航院校(含训练机构)民航专业的养成学员的必修课,计入学员的学分,做到先进科学的理念养成抓好抓早;二是要列为民航党校和监察员培训学院学员的必修课,使管理干部和监察员“三个敬畏”的理念不断得到强化,也就是抓住了局方和关键少数;三是建议举办“三个敬畏”和“当代民航精神”的民航新入职人员宣誓仪式,增强新从业者的职业仪式感、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三是建立相关的档案,应当或者至少给飞行、机务等关键岗位人员建立作风建设档案,记录其在作风建设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敬畏”是民航作风建设的内核,从业者的学习培训情况及现实表现应当收录其中;四是建立相应的问题负面清单,对于违反者进行严肃问责,体现出严管厚爱的管理导向。

  总之,持续不断强化民航从业者的“三个敬畏”理念,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先进和科学的安全文化氛围,是摆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抓紧抓好。时不我待,民航局党组为实现新时代民航强国的目标确定了“一加快两实现”的战略进程。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等民航从业者,应当在推进民航治理尤其是安全治理体现和能力现代化、确保民航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中不负韶华、有所作为。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