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民航经营管理

  

  三亚凤凰机场   靳岚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各行各业影响极为巨大,民航客运作为国内外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置身其中的机场和航空公司受到疫情冲击尤为严重;时值2022年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我国逐渐步入了疫情时起时伏、随时可能小规模暴发的后疫情时代,国内民航客运需求逐步恢复,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疫情仍是高悬民航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提升机场经营效益、优化经营资源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统筹航班计划管理

  长期以来,民航单位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各自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航班计划管理体系。由于缺乏系统互联互通,航班信息交互不畅,留给航班保障部门的准备时间有限,当计划发生较大变动时,会导致保障部门措手不及。 

  2020年疫情暴发后,受疫情反复影响,机场的航班计划开始出现大幅变动。例如,三亚机场在2020年航班日计划量还处于高位运行,受国内疫情影响,航班日计划量迅速跌至低谷;而到了疫情得到控制后,航班量又快速恢复。航班计划的大幅变动给运行保障单位带来巨大挑战,平时按部就班的人员排班和保障资源投放计划须迅速调整,以避免保障资源过度投入或者出现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 

  为应对上述影响,应采取以下航班计划管理策略。一是建立航班计划统一管理机制。机场运行指挥部门统筹航班计划管理,从航班的季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和动态等不同周期和维度,向机场各运行保障部门发布权威、准确、动态的航班计划时刻表,确保各运行保障部门航班计划的一致性。二是建立临时计划快速评估机制。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大量临时新增客货运包机计划,建立由航空公司、机场运行保障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共同参与的保障能力快速评估机制,对承运人或代理人提出的临时加班和包机申请,从机场设施保障能力、人员保障能力和防疫保障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估临时计划的可执行性,以便承运人或代理人能够合理安排旅客到达机场时间、航班进港和离港时刻。三是建立航班日计划滚动发布机制。机场运行指挥部门应与航空公司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通过深入开展航班计划共享,提前向机场保障部门提供次日计划,为其预留更多保障准备时间,同时根据航班计划变化情况,进行滚动更新,确保航班计划的精准性。

  二、实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

  在疫情暴发前,我国大型机场国际业务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三亚机场在2020年国际业务主要集中在俄罗斯、韩国、泰国等国际航线。由于国际业务质量高、收益好,为充分拓展国际市场,国内一些大型机场为国际业务设置了较大规模的基础保障设施但是,当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时,国际市场快速萎缩,至今仍然维持在低谷。国际航线受国内外政府的限制,恢复的不确定性较大,短期内复航很难。并且由于航空公司经营困难会对整体航线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取消经营效益相对较弱的国际航线,而非一线城市国际航线,因为受疫情影响可能存在短期的市场需求不足、恢复周期较长的情况。疫情之后,非一线城市的国际航空市场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也为三亚机场国际航线恢复、开发和运营带来更大挑战。与此同时,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拉动下,国内市场快速复苏,业务量甚至超过了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原有相对均衡的资源结构被打破,一方面是国际业务大幅萎缩,导致大量设施闲置;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业务增长强劲,资源不足问题凸显。航空业务结构的变化考验着机场对资源结构调整的敏捷性。为有效应对结构性失衡问题,三亚机场在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从2022年3月开始陆续将T2、T1航站楼进行改造,在工程总量和改造成本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盘活存量资源。

  三、制定有效的飞机停放方案

  在疫情暴发前,我国大型机场普遍面临停场过夜机位不足的问题。2020年2月,在国内疫情全面暴发后,国内市场开始大幅萎缩,主要航空公司飞机大面积停航封存。

  上述情况极大地考验了机场运行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如何在不突破现有行业规章标准和安全底线的条件下制订有效的飞机停放方案,是摆在机场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有效应对超负荷运行风险,应制定以下策略:一是快速发布机位超负荷预警。航班量开始快速减少时,机场运行部门预判到可能出现的飞机停航问题,应及时向所有驻场航空公司发出机位超负荷预警,建议其合理安排运力,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个机场带来超负荷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二是制订飞机集中停放方案。设置集中停放区,并在其后方的机位滑行通道设置集中停放点,提供一定数量的临时停放位制定运行规则,评估运行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三是合理制订飞机封存计划。针对航空公司提出的飞机封存需求,建立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对接机制,将封存区域与运行区域相对分离,减少封存影响。

  四、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是考验我国大型机场应对能力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场应采取以下新冠疫情防控策略:一是建立更为敏捷、高效的指挥体系。发挥指挥体系强有力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航空公司等单位的无缝对接,严格落实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疫情防控政策。二是滚动更新机场的防控指引。根据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持续、快速、及时更新机场的疫情防控指引,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做好防疫物资的统筹管理。通过“集中调配,统一发放防护物资”、“严格审批,按需分配防疫物资”等举措,保障各项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实行机场区域的分级分区管理。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制定各区域的疫情防控规则和要求。五是灵活调整机场的疫情防控流程。针对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疫情持续反复的情况,在充分评估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三亚机场将国际航站楼到达厅临时作为国内涉疫区域到港旅客核酸检测区,做到此类旅客与其他旅客的分离;在2022年初,为有效提高落地检的保障能力,三亚机场增设落地检保障区。六是制订机场限制运行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机场员工感染导致保障能力下降情况,制订应急预案,制订航班削减计划。

  五、制定定向航空及相关企业优惠政策

  本次疫情中,航线网络基础薄弱、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型航空公司受影响较大。除了航空公司以外,旅游企业也是受到本次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且与航空运输紧密相关。三亚属于旅游城市,自疫情开始,旅游业基本已处于停滞状态,对三亚机场运输生产量的恢复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对高客座率、高执行率等国内地区航线制定定向优惠政策,鼓励航空公司尽快恢复航线航班,同时,可从资源供给、疫情防控等方面给予航空公司恢复生产的支持,激发机场内商铺的活力,并积极争取当地市政府的政策减轻机场收入减少的压力。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世界民航业的一次巨大冲击,也是一次针对未来民航业全球性突发紧急事件的预警。在疫情影响下,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环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经营单位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运营困局。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我国的机场和航空公司需要不断增强敏捷性运营能力,当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和形势时,才能逆势而上,提高生存几率,从这次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将此次危机转化为应对能力的提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经历者和改变者。三亚机场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下,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两条防线”加固、守牢。应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运输服务;加强与旅游部门、航空公司及相关上下游关联单位、产业的协同合作;积极引导航空公司恢复运力,尽快恢复至疫情前状态;加强防范,化解因疫情引发的衍生风险。我们需着眼长远,提高三亚机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韧性,准确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勇毅前行。

  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终究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航必会摆脱低谷,航线繁忙依旧、机场人声鼎沸,打赢这场“抗疫”的战争!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