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区域物流枢纽

  深圳监管局张平 杨翼宁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变化、新冠疫情影响持续,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这都要求航空经济提高现代化水平,才能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中占据优势地位,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不断完善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提升,集成融合数字技术、航空物流、临空商务、临空工业等多种经济功能,对内发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对于整个行业经济的复苏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一、突出行业优势,临空经济意义重大

  临空经济在基础定义的层面上包含四个方面:原生、次生、衍生、永久性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临空经济的发展一定寻求是四位一体的综合效应。截至2020年底,我国获国家批复支持建设发展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共有17个,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第一架喷气式客机开航运营以来,航空运输凭借时效、便捷、通达广等优势,以其它任何一种运输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增长量迅速的发展,渐渐成为各个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每年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数十亿的航空运量和数十亿美元的商业销售额,如此巨大的经济体量为临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从爱尔兰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到新加坡樟宜临空产业园(涵盖工业、商业、物流、货运),再到韩国仁川航空城(涵盖商务、休闲、住宅),优秀成功的临空经济圈不断涌现,临空经济的发展不断成熟,同时对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对于全球供应链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造成巨大冲击,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量为18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60.2%;客运总收入同比减少69%至1890亿美元,净亏损1264亿美元,全球航空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困难和挑战。居危思变,为适应新的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形势下可以看到,一是国内航空市场韧性更足,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与之配套的航空运输需求旺盛;二是国际国内航空货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内逐渐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机场群为核心的航空货运网络,国际货邮运输量逐年上升;三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航空物流、通用航空等的政策,持续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在良好的政策支持,优化的资源配置、合理的枢纽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关键因素下,临空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特色与创新共进。以成都典型特色临空经济建设为例,2022年3月15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成都“两场一体”运营体系,拟到2035年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全面建成,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依托,成都临空经济突出了民航科技创新的特色,并延伸上、下游的产业链,形成以民航关键技术领域科研、验证、测试、评估一体化航空电子产业体系。

  二、发挥地方优势,合力发展临空经济

  近年来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使全球经济严重缩减,对于航空业的影响更是“疫”言难尽,随着疫情的持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航空市场的恢复迅速,区域经济的结构朝着全链条、多元化的方面调整,在这种形势下,临空经济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区域经济与临空经济是相互依托的关系,临空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高品质的民航运输需求,相互依托、相互带动,一线城市的临空经济起步较早,辐射经济发展面积较大,甚至可以带动整个城市及邻近区域城市的经济共融,如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其带动的不仅是上海,且辐射长三角,还有深圳机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相继被定位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航空物流枢纽等,是粤港澳大湾区航空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服务平台。

  临空经济的发展融合地方产业经济布局,从而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机场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有对外运输的便捷,也存在着连接腹地经济不畅的困境,因此临空经济的发展一定不是孤立的,其要根据地方城市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特征,突出地方重点主导型产业,带动辅助型产业,成为地方完善产业布局的重要部分。当前区域经济效应凸现,产业链格局向区域化、多元化转型,稳定供应链更是需要全链条服务,机场应该利用其环境资源,发展临空制造业、临空现代化服务业、临空商业贸易,小型临空CBD,聚焦物流、制造商务会议、休闲等多种功能,打造“通道+门户枢纽+网络”的现代化航空物流生态圈。以深圳地区为例,目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的产值占城市GDP的比重已超过60%,与航空物流高度契合的稿子年技术产业占城市GDP的比重已超过34%。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70%的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华南,而这些科技含量高、体积小、价值大的货品其运输方式主要依赖于航空物流,如此发达的腹地经济资源优势,如此旺盛的航空运输市场需求,临空经济的规划定要与其契合:一是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布局,二是建设小型临空高新技术园区,三是完善临空商务配套设施,四是争取地方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的倾斜,五是提升机场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水平。

  三、危机中思变革,推进航空物流发展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航空物流比较航空发达国家还相对较弱,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瓶颈,但也正因如此,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和完善空间还很大。“十三五”时期,《关于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货邮飞行航班时刻配置政策措施的通知》等多项促进航空物流的政策出台,期间我国的航空物流在发展规模、航线网络、综合效益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民航局最新的《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完成货邮吞吐量1,782.8万吨,比上年增长10.9%,恢复到2019年的104.3%,其中国内航线完成979.4万吨,国际航线完成803.4万吨,在近两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客运需求锐减,航空货运逆势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期,民航局正式印发了《“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了航空物流凸显的重大战略作用,并为下一步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如果说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是民航的两翼,那么客运和货运就是运输航空的两翼。未来,面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适应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我国民航首先要实现“重客轻货”到“客货并重”的转变,客机腹舱有着成本低、灵活性强、通达广的特点,全货机在运输特殊货物、超规格货物方面具有优势,随着航空货运环境的不断变化,客机腹舱和全货机的组合牌还是科学之选。航空物流产业蓄势待发,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我国适于现代航空物流发展的良性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国际航权和国内航线网络布局,国际方面增加全货机第三、四、五航权的开放,争取国际全货运网络实现自主可控,国内目前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机场群为核心的航空货运网络,进一步根据各地区特征完善其货运枢纽功能;此外,民航局针对货邮飞行航班时刻也出台了政策,在货邮航空市场规律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了高密度机场与低密度机场、客运航班与货邮航班、定期航班与非定期航班、高峰时段与低峰时段、疫情防控期间与常态化管理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了航班时刻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二)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增加机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既要考虑特殊专业化货物运输的保障设施(如冷链、医药、电子等),也要考虑机场与腹地产业运输的连接,地面运输网络布局完善也非常重要,保证航空物流和地面物流运输的衔接顺畅,可以大大提升物流枢纽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速航空物流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机场、智慧货运,包括基础智能仓储设施、信息化平台、货运电子化,提升航空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传统货运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转型。建立电子货运平台,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大数据,将货运端口前移至供应商,将航空货运标准和地面运输标准融合,实现部门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融合、信息联通、效率提升,推动航空公司、货运代理企业使用电子运单和在线物流服务,促进空陆、空铁多式联运,推动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和安检互认,实现货物运输“一张单”。2020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实施航空电子货运试点项目,此项试点意义重大,推进航空货运电子单证、业务流程和数据交换的试行标准,对接国际贸易,将机场电子货运信息平台、智慧安检信息系统与民航局行业级航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标准制定、流程优化和信息联通,此项目试点期为2年,到今年5月试点结束可将其成功经验在全行业推广,对于整个航空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完善航空物流相应规章标准。一是目前航空货邮的相应标准主要针对客机腹舱货运,基于客货的运行规律,针对全货机运行的规则需进一步完善,区别客货的差异化管理,实施精准化监管。二是完善货物安保规章标准建设,航空物流运输对于时效性要求高,如何在保证安保规章要求的情况下优化简化货运安检流程,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目前安检设备的改革项目、针对特殊货运的差异化安检项目都有机场试点当中,这也对进一步完善安保法规标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完善特殊货物运输规章标准,以锂电池为例的危险品货物运输,在保证运输安全情况下,探索和国际接轨的技术规范。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